拐杖是下肢骨折患者康复期重要的康复器材,也是下肢骨折患者日常生活必备的辅助工具。然而大多数患者在康复期不知道如何选择和使用拐杖。不能正确的选择和使用拐杖不仅不能帮助患者促进康复,反而可能会导致拐杖相关并发症发生甚至摔倒导致再次受伤。
下肢骨折患者在门诊、急诊复位打完石膏后或是做完手术后就需要一副合适的双拐了,国内使用的双拐多为腋拐。选择腋拐首先是要长度合适,患者直立时,拐的顶端应距腋窝2-3cm,简单的评估方法是能通过2-3根手指,腋拐过长时,患者的腋窝容易受压,可能损伤臂丛神经导致腋杖麻痹,甚至压迫血管导致血管栓塞,腋拐过短时患者需要弯腰走路,可能用力不当,步态不稳,容易疲劳,甚至摔倒再次受伤。腋拐扶手的高度应为患者直立,肘关节屈曲30度左右时,手腕的高度,扶手高度合适便于手部用力。
另外要注意腋拐的材质要硬度高、重量轻,传统的木质拐杖往往过重,新型合金拐杖往往能满足上述要求。腋拐的末端应有质软抗滑的脚垫防止触地不稳而滑到,腋拐的顶端和扶手处应有质量较好软硬合适的软垫,顶端的软垫可以防止腋拐压伤腋窝和胸壁,扶手的软垫可使手部更加舒适、耐疲劳。
选择了合适的双拐,就要开始学习如何使用双拐了。扶拐下地前患者应有充分的心理和身体准备。患者心理上要克服恐惧,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也应积极鼓励患者。对下肢骨折患者来说锻炼好上肢肌肉力量尤为重要,可以采用握力器和哑铃加强锻炼腕部、前臂和上臂肌肉力量,还可通过仰卧起坐锻炼腰背部和腹部肌肉力量,实际上这样的锻炼在患者骨折后卧床时就应开始。卧床时间较长的患者扶拐下地不应操之过急,患者可尝试先在床上坐起,当没有头晕眼花等不适症状时可尝试坐在床边,双腿垂于床沿之下,适应了这一过程后可在家属的帮助下练习扶拐站立。患者自行下床时,要先下健肢,再下患肢;上床时,应先扶患肢上床,健肢再跟上。
扶双拐站立时要将两拐置于双脚前外方15~20cm处,大致为一脚的长度,肘关节屈曲20°~30°,患者要抬头前视,挺胸、收腹。不要弯腰看脚,要保持身体挺直,背部肌肉要放松,使身体重心保持在两拐与两下肢合理支面以内,这样身体才能平衡,稳定,不至跌倒。腋拐顶端的横梁部分应贴于腋下两侧胸壁肋骨处,保持身体平衡,防治身体左右晃动,双肩下垂,通过手臂、扶手将身体重量传导至双拐,千万不要用腋窝压在横梁上支撑身体,这样可能导致身体过分前倾影响步态,甚至损伤腋窝的臂丛神经和腋窝的血管。开始练习可靠着墙壁,以免摔伤,扶拐站立练习好后就可以开始练习扶拐行走了。
当医生告诉患者“受伤的腿不能着地负重时”,患者应该双手扶好拐杖,患侧下肢抬起站立,行走时第一步将双拐与患侧下肢同时向前迈出,第二步将身体前倾,将体重移动至双拐,稳定身体,第三部健侧下肢向前迈出。使健侧足迈至临近双拐落的地方。掌握熟练后可稳定控制身体时,可以将第一步和第二部合并,健侧下肢也可跨过双拐落地点以加大步幅。当门诊复查后医生告诉患者“受伤的腿可以踩地了,但不能完全负重”时,患者还应继续使用双拐行走,行走方法与上述相同,只是在健侧下肢向前迈出时还应紧握扶手,将身体重量分配给双拐和患侧下肢。患侧下肢负重力度的掌握可以将患肢踩在体重秤上进行体会。
患者扶拐行走锻炼时应循序渐进,练习次数由少到多,练习时间由短到长,尽量选择干燥平坦的路面进行练习。
值得注意的是,患者下地后,常常出现下肢肿胀,下肢出现肿胀后首先应前往医院行下肢静脉B超检查排除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如果出现了下肢静脉血栓一定要咨询医生进一步诊治和指导功能锻炼,还应让患者减少活动时间,可在足部及小腿部自远而近缠绕弹力绷带,也可穿弹力袜,卧床时,取下弹力绷带抬高患肢或配合按摩,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必要时可给服用消肿药物或采用中药熏洗。
当患者扶拐下地后出现上肢麻木、手腕无力、不能持物,或上肢冰凉肿胀等缺血表现时应立即就诊排除腋窝部位神经血管受压损伤的可能。
肘拐可以避免腋窝部位神经血管受压损伤的可能,其双拐行走使用方法基本与腋拐相同,但是使用肘拐的患者需要更强的上肢肌肉力量。
当门诊复查时医生告诉患者可以弃双拐改成单拐时,患者可以选择双拐的一支使用,但是较好选择一根合适的手杖。因为手杖更为方便,容易携带,也较为美观。然而手杖的选择和使用也是有讲究的。手杖的高度可以参考双拐扶手的高度,还应坚固耐用,重量较轻。手杖末端应有合适的脚垫防止滑到,扶手处应有硬度合适的软垫和握痕以增加舒适度减少手部疲劳。
手杖应柱在健侧,简单地说如果右腿骨折,应拄在左侧,左腿骨折应拄在右侧。扶手杖行走时,手杖应该与患侧下肢同时向前,然后健侧下肢和另一臂摆动向前。也可先将健侧上肢持杖前移,将患侧下肢向前迈,较后健侧下肢和另一臂摆动向前。
医生电话:0591-86251881
医院地址:福州市六一北路171号
版权© 福州中德骨科医院 闽ICP备16013431号
(闽-榕)医广【2024】第01-25-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