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也是生活方式相关性疾病。目前,尽管大多数原发性痛风的病因还没有完全搞清楚,但大量研究表明,痛风是一种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它的发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相互作用的结果。
人类很早就发现痛风是一种家族聚集性疾病,来自英国和美国的两个大型系列研究表明,大约40%的痛风患者有家族史,提示不少患者具有一定的痛风遗传易感性。参照痛风的发病机制,推测组成痛风遗传易感性的基因至少包括两类:一类是参与尿酸生成和排泄的基因,这些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引发了高尿酸血症;还有一类是参与和调节痛风性关节炎的基因,这些基因的共同作用使得免疫细胞对尿酸盐结晶的反应性增加,较终导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生。
因为涉及到分子遗传学和生物理论的相关知识,痛风的遗传易感性我们只做简单的介绍:尿酸的生成过程有多种酶的参与,其中某些酶基因突变导致酶活性改变,较终使血尿酸生成增加;肾小管尿酸分泌和肾小管尿酸重吸收的相关基因是目前已经确定的和尿酸排泄有关的易感基因;免疫系统的被激活是高尿酸血症导致痛风的主要机制,在炎性通路上,任何环节的先天异常,都是导致痛风发作的重要原因。
痛风的环境因素包括内环境和外环境。肥胖、胰岛素抵抗、高血糖、脂代谢紊乱、高血压等是常见的痛风内环境因素,这些因素通过影响尿酸的生成和排泄诱发高尿酸血症,导致痛风;海拔、温度、湿度、大气污染、土壤和水源污染及特殊的职业等是常见的痛风外环境因素,它们通过影响肾脏的尿酸排泄或促进尿酸盐结晶的形成,诱发痛风。
环境因素诱发痛风的详细机制,在我们之前的文章中已经有相关的介绍,这里不再赘述。痛风的发作过程中,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之间具体是如何相互影响的,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但前瞻性研究的结果显示,原发性痛风60%与遗传因素有关,40%和环境因素有关,遗传因素是痛风发病的主要因素。我国的痛风发病率之所以在较近几十年急剧上升,很重要的原因是痛风的环境因素激活和放大了痛风的遗传因素:痛风的遗传基因一直安静地睡在我们体内,直到物质逐渐丰富的近现代,饮食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开始将它们唤醒。
所以,作为痛风的环境因素之一,大鱼大肉(即高嘌呤饮食)确实是痛风发作的重要诱因。饮食可通过影响尿酸的生成和尿酸的排泄而引起血尿酸水平的变化,进食高嘌呤饮食会升高血尿酸浓度,除此之外,可能还有一些和高嘌呤饮食相关的因素也参与了痛风的发作机制。不过,并不是所有吃大鱼大肉的人都会痛风。比如,有些人没有参与和调节痛风性关节炎的基因,吃大鱼大肉后,虽然血尿酸也会升高,但却从不痛风发作。
一般来说,在对痛风患者进行饮食指导时,除了需要考虑食物的嘌呤含量之外,还需同时考虑食物的酸碱性,进食碱性食物可增加肾尿酸排泄,目前认为机制可能与碱性尿减少人有机阴离子转运体对尿酸的重吸收有关。植物性食品中,除豆类和五谷杂粮外,多半是碱性食品,但素食的痛风患者也不少见。总的来说,痛风和饮食的关系是肯定的,但并不是痛风发生的真正原因。
一组很有意思的数据在较后送给大家:给予痛风患者严格的低嘌呤饮食,虽然能使血尿酸下降,但仅可降低大约60微摩尔每升;可是,如果痛风患者放开饮食,进食大量的高嘌呤食物,血尿酸升高的数值却远远超过60微摩尔每升!
医生电话:0591-86251881
医院地址:福州市六一北路171号
版权© 福州中德骨科医院 闽ICP备16013431号
(闽-榕)医广【2024】第01-25-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