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是人体承受重量的主要关节,长久或过度的使用,或者受到外伤,都会造成膝关节软骨破坏和骨质流失,使骨头之间的摩擦加剧,出现肿痛。但有些人很注重保护关节为什么还会得病?到底哪些人更容易得膝关节炎?
到底哪些人更容易得膝关节炎?半数以上的老年人的膝关节会中招
导致膝关节退变的第一个原因就是年龄增长。就像脸上会长皱纹一样,年龄不断地增长,身体的关节、器官等都会出现老化的现象。在众多关节当中,承重关节最易出现老化,比如膝关节和髋关节。
随年龄的增大,膝关节腔内的营养物质不断地流失,加上多年磨损的积累,以及关节炎症的侵害,患病率迅速上升。大多数65岁以上的老年人会受影响,而75岁以上人群则有80%受影响。
过量活动
活动过量是导致膝关节退行性病变的另一个因素,因为膝关节内的各软骨面以及半月板,一生中能承受的摩擦次数是有限的。正常人一天行走一万步,膝关节就经历一万次摩擦。如果过量运动,或者膝关节弯曲程度过大,那么膝关节的磨损就会严重。所以,体育活动过量的人会更早出现膝关节退行性病变,比如运动员、登山爱好者。
膝关节受过外伤
如半月板和韧带损伤,如果韧带不稳定、半月板不平整,走路时腿就会晃荡,加快磨损;或者受到炎症刺激,出现反复的滑膜炎,关节腔大量积液,阻碍关节软骨吸收营养,导致软骨退变。
绝经期女性
雌激素减退,是加快膝关节退变的因素之一,所以,围绝经期的女性更容易得膝关节骨性关节病。
围绝经期的女性主要有两个变化:
一是雌激素减退激活了破骨细胞,破骨细胞的任务是“吃”骨头,所以导致了骨量降低,出现骨质疏松;
二是关节软骨细胞的表面有雌激素受体,雌激素能够提高骨骼肌的肌力、给关节软骨提供营养,雌激素减退后关节软骨营养丢失,逐渐出现糜烂,软骨表面不再光滑,导致膝关节活动时摩擦力增大,退变加重。
肥胖人群易患骨关节炎
超重肥胖造成膝关节受力改变,体重越大,关节受力就越大。同时,超重肥胖可导致受力不均衡,使关节发生变形。肥胖女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是正常体重女性的4倍。
久坐不动人群受关节炎偏爱
国际著名医学期刊美国《骨科与运动物理治疗杂志》刊文指出,竞技跑步者的关节炎发生率为13.3%,久坐不动人群的关节炎发生率为10.2%,而健身跑步者的关节炎发生率仅为3.5%。看到这个数据,是不是很吃惊?每天坐着刷微信、坐着看电视、坐着吃饭、坐着打牌……似乎感觉身体很放松,但其实却是最伤害的身体的。
关节经常运动,能让关节软骨受到适当刺激,促进新陈代谢,这样关节滑液才能在关节内到处流动,起到润滑和提供营养的作用。相反,如果长期不运动,关节周围的肌肉组织会日渐萎缩。久而久之,关节失去了保护,损伤的几率自然会增高。另外久坐不动也会增肥呀!所以适量运动是非常必要的!
关节畸形
关节处于正常位置时,受力是均匀的。若一旦出现畸形(先天性或外伤性的),例如膝关节的内翻畸形(O形腿)、外翻畸形(X形腿)引起关节面对合不良,可造成关节软骨的损伤。
其他
1. 常穿高跟鞋,走路时增加了膝关节所承受的应力,并且改变了膝关节的受力点,长此以往,会加重膝关节的退变程度和速度,尤其是穿着高跟鞋上下楼梯。女性穿高跟鞋上下楼梯时,髌骨承受的重量可达到体重的7至9倍。常穿高跟鞋与女性髌骨软化有很大的关系。
2. 感染:化脓性关节炎、骨髓炎侵犯到关节腔以及关节结核等,都会造成关节软骨面的损伤。
3. 少数骨关节炎患者还有家族史,可能是遗传导致软骨基质中合成酶异常,从而促进了骨关节炎的发生。也有一部分是本身有其他的风湿免疫疾病或关节炎,骨关节炎继发于其他风湿免疫疾病或关节炎,如类风湿关节炎等。
如何保护膝关节?
1.减重:减轻体重能够极大地改善膝关节的负担,从而减缓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进展。尽可能少背、少提重物,减轻整体的重量。
2.少做长期蹲跪的动作。
3.多加锻炼股四头肌不仅可以维持我们日常生活所需的正常功能,还能增强患膝关节疾病的人的膝关节保护能力和运动功能,促进膝关节损伤的恢复。
(1)伸伸不息。可以增强股四头肌,增加肌肉力量,改善膝关节稳定性。
方法是躺在床上,两腿放松,先抬左腿,把脚勾起来,腿伸直悬空,坚持3~4秒,放下。再换右腿抬起,把脚勾起来,腿伸直悬空,左右腿做完算1次,做10~15次。
(2)勾脚
坐在椅子上,将腿悬空伸平,把脚尖尽量往上钩,然后再往下踩,持续三五秒钟。
4.坚持适当运动:运动能促进新组织再生,能减轻体重,减少关节的负荷,进而减少关节的磨损,降低退化性关节炎的发生。走路、骑自行车(低阻力)、游泳(避免过度用力蹬腿)是保护膝盖最好的运动处方。
5.运动中感到不适,要立刻停下来,不要勉强,疼痛其实就是最好的警讯,告诉我们要休息、减缓速度或改变运动项目。
6.目前临床上,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寒冷会导致关节炎的发生,但对关节不好的人来说,寒冷会加重病情,所以骨关节炎患者要注意保暖。
医生电话:0591-86251881
医院地址:福州市六一北路171号
版权© 福州中德骨科医院 闽ICP备16013431号
(闽-榕)医广【2024】第01-25-03号